在中国发布的“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规划中,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也是中国首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这释放出什么信号?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对此进行了解读。
梁彦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总体部署,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明确。同时,规划还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释放出中国对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国家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的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也是防范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体现。”梁彦表示。
去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否有影响?
梁彦表示,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还是不能放松。”梁彦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潜在风险隐患。
谈到“十四五”时期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梁彦表示,中国将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也是一个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必须执行。强化储备安全,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强化流通安全,畅通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提升粮食整体产业上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粮食储备设施工程、绿色仓储提升工程、物流枢纽工程等设施建设,使国家粮食安全有更高层次、更有水平的保障。(陈溯)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王立彬、申铖)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将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粮<[详情]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出来以后,如何顺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工厂到超市?这个过程就是粮食流通<[详情]
在中国发布的“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规划中,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也是<[详情]
央广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 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去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详情]
文/汪文正 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化收购比例提高<[详情]
3月27日,第七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种业资源与粮食安全”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我国种<[详情]
粮食安全保障正在从政策治理和行政约束向法制治理转变。 近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详情]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是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给粮食增产带<[详情]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