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刘翔,凭着不服输的韧劲,靠种地闯出了一片天。 春节前夕,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老屋场村,40岁的刘翔站在扶梯上,举着水管清洗大棚。“这棚得定期打扫,光照充足了,农作物才能长得好哩。”十几年的果蔬种植经历,让刘翔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大棚管理,他得心应手。
标准化大棚内温暖如春,田垄间,青翠欲滴的草莓苗一棵挨着一棵,尚未成熟的青果、圆润饱满的红果一个挨着一个。“再有十来天,5个棚的草莓都能上市销售,能增收好几十万。”甜蜜产业即将丰收,刘翔咧着嘴直笑。 刘翔的甜蜜产业,并非一直都甜。
2004年,植保专业毕业的刘翔带着满腔抱负回到老家,靠着开荒和流转土地种植梨子60余亩。“果苗、肥料、人工,什么都得花钱。”梨子种植周期长、见效慢,刘翔便在果园里套种辣椒、西瓜等短效产业,以短养长。 由于缺乏种植技术,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未产生多大的效益,刘翔举步维艰。“住地窖、饭菜里见不到一滴油水。”果园前期投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节约成本、就近管护,刘翔从家里的老木屋搬到了果园附近的地窖。
刘翔的举动让亲朋好友十分不解:“你有文凭,为啥不在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偏要跑回农村揉泥巴?”刘翔小时候,家里种的满坡玉米、红薯养不活一家人,他立志要靠土地换一种活法。 翻耕、育苗、管护、改良土壤……得知刘翔的情况后,茶店街道派出农技人员进行指导,刘翔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2009年,梨子进入盛产期,十多万的收入让他更有底气。
2015年,在“农业惠民、旅游兴业”发展思路指引下,万山区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公司,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2017年,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万山以九丰农业为龙头,在全区推广“九丰农业+”大棚蔬菜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模式,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覆盖10个乡镇(街道)37个村。
乘着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2017年,刘翔承包5个标准化大棚,轮番种植水果、蔬菜。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他的收入逐年增加,买门面、修新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受刘翔影响,村里发展产业的农户越来越多,不少人上门向他学习种植技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的转型发展之路,让万山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甜,去年,万山区的79个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带动5408户贫困户2万余人脱贫增收。
王大哥腊月里赶年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古人总结的一句话,意思就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以后因此<[详情]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刘翔,凭着不服输的韧劲,靠种地闯出了一片天。 春节前夕,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老屋场村<[详情]
“真倒霉,这年要亏大发了。还有三四十万株卖不出去,再过半个月就过了栽种节气了。”去年3月初,记者初次见到钟海<[详情]
黝黑的脸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运动鞋上沾满泥土,这是记者初见到马文辉的样子。1994年出生的马文辉是灵台<[详情]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过去,农业生产给人的印象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分辛苦,更与“高薪”无缘。然后如<[详情]
01、前言 近几年,国家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经济科技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也非常注重人才的<[详情]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快速、互动的沟通方式,特别是易操作、易分享的短视频,以其原生态的现场感和广泛的用户黏性<[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广东揭阳讯((文/薛小娜 李镇华 图/巫利生)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照射到山间,一个忙<[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河南新乡讯(叶晓娟)1月10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