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河南鹿邑县东大王村的90后姑娘王妙火了,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脆骨病)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却通过网络自学编织技能课程,尝试创新。如今,她的作品在当地及线上热卖,实现技能再就业。
“我在出生第14天就被发现患有脆骨病,非常轻微的碰撞就会造成严重的骨折。”王妙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她在童年经历了多达近百次骨折。“小时候我基本是在家里呆着,好多村里面的人我都不认识,妈妈会做一点手工,我就跟着学一点,还学习认字。”
王妙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就很喜欢编织手工。“本来是一根线,通过手工编织变成了一个作品,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王妙告诉记者,买了电脑后,她开始上网学习,参加腾讯课堂,看到学到的东西更多也更丰富,自己的世界也像重新被打开一样。
“患上罕见病不是我能选择的,但过什么样的人生是我可以去选择和改变的。”王妙向记者介绍,学习编织的过程对她来讲非常辛苦,经常要学习到深夜。但是,通过跟着老师的教学视频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后,她也编织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作品。
学成后的王妙尝试着在原有的编织基础上进行创新,她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了国内大型手工展奖项,王妙渐渐地成了县里的“名人”,县里给她的项目定名为“非遗—王妙勾绳编织技艺”。
“我们村历来产业发展单一,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妇女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也无一技傍身,很多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王妙说,为了帮助身边的留守姐妹也能实现居家就业梦,她开始主动免费教授乡里的留守妇女学习编织技能,成立了全乡唯一一个编织工作室,并带领留守妇女共同创业。至今已有超过上百名留守妇女在她的乡镇工作室学习,她们每周至少有几百元的收入,在当地甚至演化出“农村新手工业”的业态。
此外在线上,王妙也在腾讯课堂开设了技能课程,希望帮助那些为照顾家庭和孩子、放弃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目前在线学习人数已接近千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而留守农村的广大妇女则成为振兴农村的主力军。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有近50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如何引领其科学发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专业人员介绍,产业互联网将数字化推进到供给端,让用户和产业直接连接,进而满足用户深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大河网记者获悉,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个产业的落地应用,正在不断助力整体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产出转变,以技术、数字化工具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三农之声》广东揭阳讯(文/薛小娜 李来发 图/巫利生)1984年,夏镇鸿出生于普宁市大南山镇圆山村。中学毕<[详情]
14年前,一个福建“狂人”花了2亿元家当,在大西北包下了13万亩戈壁滩,并决定在这个荒凉的地方扎根度过余生<[详情]
最近,来自河南鹿邑县东大王村的90后姑娘王妙火了,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脆骨病)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却通过<[详情]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详情]
王大哥腊月里赶年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古人总结的一句话,意思就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以后因此<[详情]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刘翔,凭着不服输的韧劲,靠种地闯出了一片天。 春节前夕,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老屋场村<[详情]
“真倒霉,这年要亏大发了。还有三四十万株卖不出去,再过半个月就过了栽种节气了。”去年3月初,记者初次见到钟海<[详情]
黝黑的脸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运动鞋上沾满泥土,这是记者初见到马文辉的样子。1994年出生的马文辉是灵台<[详情]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过去,农业生产给人的印象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分辛苦,更与“高薪”无缘。然后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