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好的家风,很重要,更得益于传承。
如果将好的人品修养、生活习惯以至一门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门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
01
好的家风需要善学
作家钱钟书就是在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是清华有名的国文教授。他偏爱古书,平时总会看书抄书,并在摘录上写上自己的看法。
他对儿子的管教也极为严格,钱钟书十五六岁时,还曾经因为读书不用功挨过打。
钱钟书读书时,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还读古文名著。
这位“博学鸿儒”后来秉承了父亲治学严谨的风格,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惜时如金,淡泊名利。
即使是在战乱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工作和写作。他毕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并将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了世界。
钱钟书时刻将父亲的教导铭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将之传承给了女儿钱瑗。
钱瑗与父亲一样,淡泊名利,从来不参加游山逛水的活动。外出开会或者讲学时,每每会议结束,她要不马上回到学校,要不就在旅馆里看书备课,很少出去游玩。
晚期身体不适,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却仍手不释卷,勤于思考。
对知识的追求让钱家几代人都活得简单而卓越。
02
好的家风需要善言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相伴的家人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容易伤害的是他,最容易忽视的也是他。
当我们习惯接受来自亲人的关爱,在无形中把这当成理所当然,于是我们丢掉了感恩,多了点挑剔,稍有不顺我们就会横挑眉毛竖挑眼。
我们对亲人的不客气,源自我们的“底气”。
当一个人害怕失去时才会有所收敛,我们笃定亲人的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会对此挑挑拣拣,才会对身边人口出恶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来自亲人语言伤害的杀伤力往往更大。一句无心之语,可能都会成为对方心头久久难愈的伤。
别忘了,有家,才有你。家人,更需要我们温柔以待。
去赞扬和感谢,不要觉得理所当然;去鼓励和肯定,不要讥讽和嘲笑;
去商量和建议,不要支配式沟通;去走心地回应,不要敷衍了事;
产生分歧,不以抱怨的方式让对方改变。
以爱之名,好好说话,把那份心意原原本本地传递出去。
03
好的家风需要善行
古人说: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厚德载物,厚德养家。”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个算命先生。他见面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就问范仲淹:“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很不好意思,说:“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
算命先生有些纳闷问:“为什么这俩志向差这么多。”
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听了之后,很是感动,对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善心,将来一定可以当宰相。”
范仲淹后来成为朝廷重臣,他救济学子,减少徭役,建立义田,善行惠泽天下。还利用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俸禄,在老家创办了义庄。
其后代绵延,并将他的善行延续,家族成材者无数,家业兴旺发达。
过去,家风是一整个大家族的传承根本;现在,家风仍是一个个小家庭的立足之基。
良好的家风对下一辈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子女们出门在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底气。
好的家风,才是家庭真正的不动产。
中国人对于家庭观念和血缘联系有着很深的情结,这在世界各民族中都较为少见。 除了近年来的疫情影响外,几乎每<[详情]
01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不管走多远,身后有家庭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总有一天,<[详情]
社会由许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决于家庭的成熟与发展。正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如果每个<[详情]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详情]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亿万家庭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考验,在决战脱<[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河北邯郸磁县讯(刘爱虎 通讯员 张淑霞)“好的家风不仅教育儿孙,更能带动村民,以好家风促乡<[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广东讯(韩富刚 吴岳生 李宏杉 郑文良)11月4日,广东省普宁市举行2020年“最美家庭”事<[详情]
河北邯郸磁县妇联举办“鹊桥会”让更多单身青年牵手成功<[详情]
一张张奖状,读懂一个个温暖有爱的故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