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之声》北京讯(叶晓娟)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举行“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说,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
万建民说,我国作物单产显著提升,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过6.5亿吨,粮食作物满足基本自给,口粮实现绝对安全。其中,水稻和小麦等口粮作物生产保持稳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总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豆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杂粮作物有升有降,总体保持稳定。
万建民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主粮育种科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进一步稳固,建成完善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保存总量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设计保存容量150万份的新国家作物种质库土建工程已完工,预计2021年投入运行。
作物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丰硕,部分作物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从“跟跑”向“并跑”或“领跑”转变。构建了亚洲栽培稻3010份种质泛基因组,绘制出小麦D基因组精细图,构建国际首张普通菜豆单倍型图谱;阐明了现代玉米育种过程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规律。克隆了水稻自私基因、蛋白品质形成基因GPA5、调控先天免疫基因 OsCNGC9等等,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自然)、Nature(科学)等顶尖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院同时还突破了一批育种关键技术,助力提升我国作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了可固定杂种优势的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
作物重大新品种不断涌现,引领我国主粮育种方向,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优质小麦“中麦578”亩产达到了841.5公斤,高产抗病早籼品种“中嘉早17”年推广达800万亩,“中单808”连续多年成为西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中黄13”成为近30年来唯一推广面积超亿亩的大豆品种。选育出了中谷系列谷子、中绿系列绿豆、中红系列红小豆等杂粮新品种,其中“中谷2”米质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成为山东“龙山小米”、新疆“疏勒小米”等品牌小米的主开发品种。
近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农业农村部宣布,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北京讯(郭文革) 全国农技中心近期在京召开“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进会”,来自全国31个省(<[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北京讯(叶晓娟)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举行“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农业<[详情]
育种工作者在隆平高科大围山育种站选育水稻新品种。光明图片 讲述人: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 杨远柱 <[详情]
近日,安徽省池州市举办了一场有关优质水稻的“盲评”活动。与以往优质稻米评鉴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参赛的水稻是不<[详情]
作为一个自媒体经常写一些博眼球的东西,却食之无味,自感毫无价值。今天我要讨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希望我们都<[详情]
编者的话:俄罗斯媒体近日将“饥饿”列为2021年将发生的“最可怕事件”。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近日也表示,20<[详情]
现在农村种粮成为了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这也关系到了未来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从我国农村种粮的情况来看,虽然种<[详情]
绿洲一号有很多朋友都说这不就是芦苇吗,两者确实是比较相似的,我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绿洲一号和芦苇是两个不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