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小麦“连根拔起”,并且还是农林大学的师生,有部分网友说“作秀”,而校方的回应是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收小麦到底要不要“连根拔起”?事情的具体内容如何?本篇内容就详细和大家说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到最后,一起来讨论。
事情经过
一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千名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在陕西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校22个专业3391名大一学生全部参与了此次的收麦活动。
正常情况下,收小麦没什么好看的,使用收割机,一亩地也就10-20分钟的事情。但是,在该视频中,有2个点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重点。
其一,收小麦采取人工收割,不用收割机收割,收割机方便又迅速,采取人工收割,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有“作秀”的嫌疑。
其二,收割小麦采取“连根拔起”的方式,这点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在大家的印象中,不论是以前镰刀割小麦,还是现在收割机收小麦,都不会“连根拔起”,而该农林院校,却让学生“连根拔起”收小麦,难道不是“作秀”吗?
校方回应
此事一经报道后,迅速发酵,校方相关人员也紧急做了回复,也对上述2点疑问做了解答。
其一,这次收麦是在试验田进行的选种工作,小麦育种工作比较严谨,因此不能采用机器收割,只能采取人工收割。
其二,为何采取“连根拔起”?因为要观察小麦根系,同时,还要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试验田不像大田那样,育种工作所要记录全方面的数据,所以,要“连根拔起”。
网友们不同的看法
网友一:这是拔麦还是割麦?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这还是农业院校,全是“作秀”,误人子弟啊。
网友二:试验田和普通大田不一样,种多少粒,多少粒成活,肥料,土壤、小麦的株高、分蘖能力、千粒重、根系等等都是衡量一个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最后精细测量,人家是农业大学,你以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割小麦?
网友三:如果说是一所金融或者其他专业的大学,那么网友质疑一下可以理解,这可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搞这个的,他们能犯这个“低级”的错误?
网友四:网友笑话人家农业院校不懂收麦,人家农业学校笑话网友没文化,不懂得科学研究。
网友五:我们家附近有个育种基地,前几天收麦子是这么收的,选几株麦子,割掉穗(一般5个穗),装袋子,找人一个个手工脱粒,数一数有几粒,有多重,几个空壳,穗多长,各种数据做好记录,还是选着割的,也没有大面积割,也没有用收割机,是不是人家都不会割?
网友六:我就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农业科学实验,育种,这是正常啊,你以为育种,就是实验室搞一搞?
从上述网友们的观点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友对农林院校 “连根拔起” 收小麦的做法都能理解,毕竟育种工作确实是一件严谨且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对于个别网友质疑“作秀”的事情也能理解,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明白育种的意义,有误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育种工作的发展。
说在最后的话
有人把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育一个良好的品种,需要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才能推广上市。为何我们经常看到小麦亩产破纪录的消息?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一句话“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中国粮”要用“中国种”的目标很关键,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这么严峻的挑战,需要广大种业科技工作者辛苦的钻研和劳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
近日,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中合组习仲勋故居守护人习先生推荐来一封《关于绵阳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国务院<[详情]
《全民健康大讲堂》四川绵阳讯(杨宁 李玉磊 曹道伟)2022年3月20日下午,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间普通民<[详情]
收小麦“连根拔起”,并且还是农林大学的师生,有部分网友说“作秀”,而校方的回应是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详情]
乡村产业升级是适应市场化需要、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路径。不过与此同时,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等也导致用工数量<[详情]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都迎来不小的变革。尤其是农村的发展变化,更是让人惊喜。<[详情]
日前,北京一大妈公交车上骂人“臭要饭的”,被旁观者录制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引发关注。 武汉晨报记者注意<[详情]
地方造车样本观察:三门峡“外引内培”产业链,重点项目怎么就“一地鸡毛”了? 新能源汽车行业浪潮汹涌,也<[详情]
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与14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详情]
前言 从古至今,农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往上数三代都是<[详情]